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重庆分分彩是正规的吗 > 新闻动态 > 所谓的盛世和明君,多是粉饰出来的罢了
所谓的盛世和明君,多是粉饰出来的罢了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杜甫曾写道:“希望君主能像尧舜一样贤明,让社会风气重回淳朴。”一直以来,人们都把尧当作理想君主的标杆,认为他统治的时代是历史上最完美的盛世。然而,仔细探究尧帝的真实情况,我们会发现:所谓的盛世和明君,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化出来的!

尧帝是远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领袖,相传他是黄帝的第五代后裔,也是黄帝建立的王朝的第六位统治者。尧帝的名字叫祁放勋,也有人叫他伊放勋。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4世纪40年代到公元前23世纪40年代之间,据说他活了一百多岁,在位时间也接近一百年。光是他在位一百年、活了一百多岁这两点,就让人觉得难以置信,难免让人怀疑这些说法有夸大和吹捧的成分。

据史书记载,祁放勋的兄长姬挚因沉迷享乐、治国无方,最终被推翻下台。祁放勋在众人推举下登上王位,成为天下共主,也就是后来被后世极度推崇的尧帝。传说中,祁放勋的母亲怀孕长达14个月才生下他,这种夸张的出生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,几乎每个伟大的帝王都会被赋予一些神奇的光环,仿佛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非凡。不过,这些描述显然带有一定的美化成分,多少有些夸张和吹捧的意味。

祁放勋年仅15岁就身高十尺,体格壮硕,看起来像天神降临,但这不过是夸张的赞美罢了。据说他小时候常梦到自己踩着梯子登天,所以20岁就能坐上王位,这些神话般的描述只是为了让人觉得他天生就该当皇帝,仿佛皇权是上天赐予的。

据史书记载,尧帝在平阳建都后,专门在政府大门外放了一面大鼓。老百姓要是觉得国家政策有啥问题,就可以敲鼓提意见,要求改进。这样一来,在他的治理下,全国很快就变得安居乐业、其乐融融。南边有个叫苗的部落不服管,尧帝就派兵征讨,打得他们心服口服。从那以后,全国上下政令畅通,百姓和睦相处,天下太平无事。

史书上对尧帝的赞誉可谓铺天盖地。他生活简朴到了极致,夏天只穿粗布衣,冬天就披件鹿皮袄,非得穿到破得不能再破才肯换。他治理国家很有一套,会用人、办事公正、遵纪守法,整天操心国事、关心百姓。他减轻赋税、体恤民情,用宽容的态度教导百姓、管理天下。正因为如此,全国上下都对他爱戴有加,把他看作像太阳一样温暖、像父母一样慈爱的存在。

北宋时期的学者刘恕在他的著作《通鉴外记》里,把尧帝塑造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。其实,刘恕是把他能找到的所有古书中称赞、美化尧帝的内容都收集起来,拼凑在一起,这才让尧帝在后人眼中成了那样一位无可挑剔的君主。这就像现在网络小说里的主角,所有的优点和才华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,显得格外耀眼。

在神话尧帝这件事上,刘恕还算不上最积极的那个,真正最卖力的是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孔子。其实,那个被后人尊为"天下共主"的祁放勋,不过是个势力稍微大点的部落首领罢了。他那个松散的政治体系,连最简陋的政府都算不上,顶多也就是个大村子里的一个大宅院而已。

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,看到社会秩序混乱、礼乐制度崩溃,内心非常难过,但他无力改变这种局面。于是,他采取了借助古代来改革现实的方式,沉浸在对远古时代的幻想中,把那个时代描绘得无比美好,仿佛人间天堂。在他眼中,上古的尧帝就像神话中的玉皇大帝一样完美无缺。

孔子对尧帝的赞美可以简单概括为:太了不起了,尧帝祁放勋!您地位崇高,无人能及,只有您能与天相提并论;浩瀚无边的天啊,普通人无法形容,但最终闪耀的,唯有您祁放勋!您有如此多的伟大功绩,又有如此多美好而高尚的品德!

孔子对尧帝的赞誉可谓溢于言表,他提到,尧帝的仁爱之心广阔如天,智慧超凡如神。老百姓对他亲近,就像向日葵总是朝向太阳;老百姓对他期盼,如同干旱大地渴望甘霖!尽管尧帝拥有无尽财富,却从不摆谱;地位虽高,却始终和蔼可亲。

孔子为何要极力推崇比他早1800多年的尧帝,甚至不惜夸张美化呢?其实,他是想借助自己的影响力,为后世的君主树立一个永恒的楷模。他希望通过描绘尧帝的完美形象,让后来的统治者都以尧帝为榜样,按照他所描述的理想君主的标准去治理国家。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目的。

孔子期待后世君主能像他描绘的尧帝那样贤明,但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。历代帝王中,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寥寥无几。说白了,孔子对上古时代的想象和对后世的期望,不过是他个人的美好愿望罢了。别说后来的君主,就连尧帝本人,也远非孔子描述的那样完美。实际上,尧帝在位60年,这段时期国家饱经磨难,并非孔子理想中的太平盛世。

一开始是严重的干旱。有趣的是,后来的史书把尧帝时期的旱灾归咎于“天上有十个太阳”,然后让后羿射掉了九个,只留下一个,这样旱灾就解决了。尧帝的功绩,竟然需要用神话来包装和夸耀。随后是洪水泛滥。在尧帝的统治下,河水泛滥,山洪爆发,所有的房屋、牲畜和田地都被淹没,变成了一片汪洋。尧帝的百姓大量被淹死或饿死,只有少数人侥幸逃生。

尧帝想不出办法,就叫手下人推荐一个像后羿那样厉害的人来治水。大家都说鲧可以,鲧的儿子就是后来很有名的禹。可是那时候哪有什么先进技术治水呢?结果鲧被尧帝的继承人舜帝姚重华杀了,不是因为他治水没成功,而是因为他反对尧帝把帝位传给姚重华,得罪了姚重华才遭了殃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尧帝并没有像后人说的那样自愿把皇位传给姚重华,而是被逐渐强大的姚重华夺走了。姚重华是个心机很深的人,他进入朝廷后,慢慢掌握了军队和政府的关键部门。等他实力足够强时,就逼着尧帝把皇位传给他,而不是尧帝的儿子。尧帝退位后,被姚重华关押在尧城。没过多久,尧帝就在牢里去世了。这事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:那些所谓的好时代和明君,其实很多都是被美化出来的!